当非遗邂逅 AI: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——贵阳市新世界学校小学部“双节”嘉年华精彩来袭

贵阳市新世界学校 | 2025-05-30 18:13

五月的贵阳市新世界学校小学部,草木葱郁,生机勃勃。5月30日,在 “双节” 嘉年华这天,学生们身着汉服、民族盛装,在晨光中踏入校园。迎接他们的是老师、家长温暖的笑容以及身着汉服的 AI 机器人 “小轻” 和灵动机敏的机器狗。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这里上演,学校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,旨在引导学生们 “牢记党的教导,争做强国少年”,让学生们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,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,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精彩碰撞。

鼓乐喧天 ,开启时空之门

开幕式上,由学校小学部红儿童们自主组建的 “好孩子乐队” 奏响激昂乐章,展现青春风采。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贵阳市新世界学校校长夏黎华、校党总支书记、副校长邓清心、小学部常务副校长沈星以及小学部副校长杨向伟、曾敏、道蓉。此外,社会各界人士、非遗文化传承人、贵州师范大学非遗文化保护研究生团队、贵州商学院文化与艺术传媒学院团队、AI 科技公司团队、学校社团项目团队和志愿者家长代表们也纷纷到场支持,贵州日报、贵阳市教育局融媒体中心、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的媒体朋友们也来到现场进行报道。

AI 机器人 “小轻” 在开幕式上以流畅语言自我介绍后,与小朋友们共舞《上春山》,实现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。邓清心书记在开幕式上发表寄语,鼓励同学们成为文明火种的守护者和科技浪潮的弄潮儿,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成长,夏黎华校长宣布活动开幕,舞狮表演随即上演,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拉开序幕。

指尖传承,非遗焕发新彩

活动中,低年级学生们屏息体验 “投壶” 的优雅,中高段学子在 “飞花令” 中妙语连珠,在 “拓印年画” 里触摸时光。各间教室变身非遗微型博物馆,猜灯谜、编五彩绳、滚铁圈等活动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。

足球场上更是汇聚了非遗的华彩篇章,绣娘展示马尾绣技艺,传递民族宇宙观;陶土在掌心获得新生;扎染的蓝白世界如梦似幻;竹竿舞展现协作热情;漆扇摇曳间漾开千年风华;亲子共包粽子温馨十足,民族服饰红毯走秀自信飞扬…… 篝火旁,莲花调的清音与欢笑声交织,文化的温度在此刻升腾。

智启未来,AI点燃创新引擎

在人机共舞环节,学子们与 AI 在象棋、围棋的方寸战场展开智慧交锋,魔方对战机器人令人叹为观止,无人机编队如萤火升空,划出璀璨轨迹。最震撼的当属与 “数字先贤” 的相遇,通过 AI 技术,“钱学森” 勉励孩子们探索宇宙,“南仁东” 讲述 “天眼” 故事,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星空的向往。

创意方面,乐高龙舟拼搭展现学生们巧思,AI 机器人 “小轻” 开展微课程,讲述 AI 魔法守护非遗宝藏,并与学生围绕科技伦理展开思辨。AI 图作展与手绘作品交相辉映,第一台计算机模型的拼搭更是向科技之源致敬。

尾声:印记与传承

活动结束后,孩子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马尾绣、国画、百变纸翻花、香包、扎染、五彩绳、粽子、漆扇等非遗作品以及学校吉祥物 “奔奔” 的定制饼干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这场 “非遗” 与 “AI” 的邂逅,不仅是一次节日狂欢,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与未来启航,让孩子们在传统智慧土壤里扎根,在科技创新浪潮中扬帆。

贵阳市新世界学校不断创新,让节日成为学生滋养文化自信、启迪创新思维的沃土,当刺绣银针遇见无人机轨迹,当飞花令诗韵融入 AI 算法,孩子们心中 “传承” 与 “探索” 的种子已然破土而出,向着未来无限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