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思南:“破立并举”绘就文明新景
在思南这片山水交映的土地上,一场触及灵魂深处的变革正悄然发生。曾经,“滥办酒席”像沉重的锁链,束缚着乡亲们的生活与希望;如今,乡风文明如同春风吹拂,一场“破除滥办酒席陋习、厚植乡风文明底蕴、提升城镇建设品质”的文明创建行动,正在乌江两岸掀起热潮,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文明新气象。
挥刀“减酒令”为乡风祛沉疴
“搬家酒、满月酒、升学酒,甚至买个新车也要办一场……一年到头,不是在吃酒,就是在吃酒的路上。”思南县大河坝镇村民张大爷谈起往事,眉头紧锁。那些年,“人情债”如山,压弯了多少家庭的脊梁。滥办酒席风气的蔓延,不仅掏空了村民的钱袋子,更让淳朴的乡情在酒席的喧嚣中变了味,成为横亘在思南文明之路上的“顽石。”
制度先行,立规立矩。2022年8月,思南县委、县政府果断“亮剑”,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出台《关于整治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或参与违规酒席的工作方案》《关于规范城乡居民操办酒席的指导意见》,明确除婚丧嫁娶外,其他酒席一律纳入严控范围。红白事桌数、礼金标准有了“硬杠杠”,为泛滥的酒席套上了“紧箍咒”。
组织下沉,全民监督。村村成立“红白理事会”,由德高望重的老党员、乡贤能人组成。他们既是宣传员,走家串户讲政策、说道理;更是监督员,对违规操办者及时劝阻。塘头镇创新设立“红黑榜”,将遵守村规民约的先进典型上“红榜”表彰,违规操办者上“黑榜”曝光,以群众监督群众,效果显著。
党员带头,以身示范。“要求群众做到的,党员首先做到。”思南县委组织部将抵制滥办酒席纳入党员干部承诺践诺内容。凉水井镇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,自家不违规办酒,也劝导亲朋简办新办,成为移风易俗的“领头雁”。
据统计,思南县2022年以来,群众操办酒席总量较治理前下降近70%,户均人情支出负担减轻超过3000元。
深耕“文明田”厚植精神沃土
破除陈规陋习只是第一步,群众从“陈规陋习”到“精神焕新”,必须用健康向上、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填补移风易俗后留下的空间,才能真正涵养文明乡风。
阵地激活,文化惠民。思南大力推动基层文化阵地提档升级。投入专项资金,改造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28个,实现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。在文家店镇综合文化站里,图书室、电子阅览室、排练厅一应俱全,成为村民闲暇时的好去处。依托这些阵地,“送文化”与“种文化”并重;县文化馆的文艺骨干定期下乡辅导,培育乡村文艺队伍;同时挖掘本地特色,鼓励村民自编自演,让“泥腿子”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榜样引领,德润人心。持续深化“身边好人”“道德模范”“文明家庭”等评选表彰活动。许家坝镇村民王大爷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清扫村道,荣登“思南好人榜”;关中坝街道“孝老爱亲”模范家庭的事迹被编成快板在四邻八乡传唱。这些身边的榜样,如星火燎原,激发着群众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。
实践养成,润物无声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如雨后春笋般建立。志愿者们的身影活跃在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。政策宣讲、科普宣传、环保行动、邻里互助……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。鹦鹉溪镇推行“文明积分超市”,村民参与志愿服务、遵守村规民约、保持环境卫生等都能获得积分,兑换生活用品,将无形的文明风尚转化为有形的激励。
“以前农闲时没啥事做,容易打牌。现在好了,村里有广场舞队、篮球队,文化站里还能看书学技术。”文家店镇红旗村村民刘女士的感受,道出了思南乡风文明建设的深层成效——文明新风已如空气般融入村民生活,改变着乡村的精神面貌。
重塑“新家园”精雕城镇肌理
文明,不仅体现在人心的向善,也镌刻于城市的肌理。思南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城镇建设、管理深度融合,致力于打造一座外在有“颜值”、内在有“品质”、治理有“智慧”的魅力之城。
痛点攻坚,旧貌焕新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“脏乱差堵”问题,思南相关部门积极行动。强力整治占道经营、乱搭乱建,规范市场秩序;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数十条,昔日污水横流、坑洼不平的“闹心路”,变成了干净整洁、路灯明亮的“舒心路”;大力增绿补绿,新建改造一批街头公园、社区游园,“推窗见绿,出门入园”逐渐成为市民生活常态。
设施提档,功能升级。着眼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思南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。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稳步推进,从根源上解决“城市看海”问题;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,让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舒心;优化公交线路,增建停车位,缓解出行难;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水、电、气、路等全面升级,加装电梯、完善适老化设施,让老居民乐享新生活。
智慧赋能,管理增效。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,建设“智慧思南”平台。整合公安、城管、交通等部门资源,打造城市运行管理“大脑”。通过遍布城区的摄像头和传感器,城市管理者能实时感知交通流量、环境质量、市容状况。一旦发现占道经营、垃圾暴露、井盖缺失等问题,平台迅速调度,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处置,城市管理从被动“灭火”转向主动“防火”,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升。
如今漫步思南城区,街道整洁有序,车辆停放规范,绿树红花点缀其间。在改造一新的安化社区广场上,居民们或悠闲散步,或健身锻炼,或围坐聊天,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安宁。这座城镇正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,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。
思南的文明创建,是一场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深度革命。它始于对陈规陋习的刮骨疗毒,成于对文明新风的深耕厚植,显于对城镇家园的精雕细琢。当“人情债”的枷锁被打破,当健康文化滋养心田,当宜居环境成为日常,思南所构建的,已不仅仅是一个“文明城市”的称号,而是一种崭新的、有尊严、有温度、有希望的生活方式。
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 张平松 何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