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关爱日——如何保卫我们的胃,远离胃癌?

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| 2024-11-30 14:38

众所周知,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,且近年来胃癌有年轻化趋势,临床发现,相当一部分人发现胃癌时已经是中晚期。11月29日是我国第六个“胃癌关爱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护胃健康,远离胃癌”。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、过度的工作压力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成为了威胁胃部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无形中增加了患癌的风险。因此,关注自身健康,尤其是胃部健康,提高防治胃癌的意识,共筑胃部健康防线显得尤为重要。

为了进一步向大众普及科学防治胃癌相关知识,今天特邀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王泽军,为大家介绍胃癌防治知识,促进胃癌知识的普及教育,增强公众对胃癌早筛查、早诊治的意识,从而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。

一、胃癌的高危因素

胃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造成,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、饮食因素、遗传因素等。

疾病因素: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病因,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。研究表明,只有不到1%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终会发展为胃癌。

饮食因素:长期摄入高盐、熏制食物、腌制食物、吸烟、大量饮酒等,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。

遗传因素:5%-10%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。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,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的2-3倍。

此外,40岁以上有慢性胃病史,或既往患有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、手术后残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恶性贫血等疾病的人,也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。

二、胃癌的高危信号

早期胃癌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,但随着疾病发展,可能出现类似胃炎、溃疡病的症状,如上腹饱胀、隐痛、食欲减退、嗳气、反酸、恶心等。而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,还常出现体重减轻、贫血、乏力,胃部疼痛甚至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。当疾病累及贲门、幽门时,还会出现吞咽困难、反流症状、呕吐等,严重者甚至出现呕血、黑便。

因此,胃癌的早期筛查至关重要。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,判断是否有贫血的情况;查肿瘤标记物,如CEA(癌胚抗原)或CA72-4(胃癌抗原)等;查大便常规,排查是否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,如显示阳性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。45岁以上人群原则上最少做一次胃镜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胃癌。

三、如何预防胃癌

饮食习惯: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少吃高脂肪、高盐、高糖食物,少吃烟熏、腌制、油炸食品,规律进食,避免暴饮暴食。

戒烟限酒:吸烟、大量或长期饮酒都是胃癌的“帮凶”,要尽早戒烟限酒。

生活习惯:保持生活作息规律,少熬夜;坚持锻炼身体,增强免疫力;保持良好的心态,学会自我调节。

体检及治疗:定期进行体检,及时发现疾病,尤其是高危人群,如45岁以上、有胃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;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癌前病变,如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等,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。要引起重视的是,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也要进行根除治疗。

“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,只要做到尽早发现、及时诊断、规范治疗,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和发展。”王泽军主任表示。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达90%以上,但遗憾的是有的患者已出现早期症状,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,因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,延误了病情。

关注胃癌,远离胃癌。让我们共同筑牢胃癌的防线,守护健康与幸福。

王 泽 军?

胃肠外科专家

主任医师,副教授,博士(在读),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。

●贵州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胃肠学组成员

●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全国委员中国NOSES联盟成员

●中国抗癌协会西部大肠癌联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

●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

●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与癌前病变专委会常务委员

●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直肠癌保肛外科专委会常务委员

●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委会常务委员

从事胃肠肿瘤外科专业15年,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治疗及科普预防,精于胃肠道肿瘤(直肠癌、结肠癌、胃癌、胃肠道间质瘤)的腹腔镜微创手术。为贵州省普通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胃肠学组成员,贵州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,贵州省政府“黔医人才计划”北京培训班班长。2016年至今,所开展腹腔镜微创胃肠肿瘤根治手术参加中国医师协会、中国抗癌协会及中华医学会全国平台学术交流与手术大赛获一、二、三等奖共25次。参与制定《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》《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冶指南-直肠癌部分》《CACA结直肠癌腹腔镜技术指南》。参编《NOSES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学---腹盆腔肿瘤》(第三版)、《NOSES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学(第4版)》。主持新技术腹部无切口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(CRC-NOSES)、胃肿瘤手术(G-NOSES)。主持课题项目临床研究3项、省级课题1项、发表SCI论文3篇。